大学生与小学生同台演绎话剧,思政课通过舞台表演鲜活起来;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中,革命精神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浸润学生心灵;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研讨,思政教育衔接愈加紧密……
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话剧团的学生与森霖城小学、机场路小学的小学生共同演绎思政教育主题话剧《海棠花开》。 (石家庄学院宣传部供图)
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教育使命,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将思政课作为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通过顶层设计、创新形式、整合资源,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同向发力、同频共振,引导学生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。
石家庄市入选教育部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,18名教师的教学典型经验入选全国展示交流活动,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思政育人新路径。
跨学段共演“思政剧”
创新形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
10月16日,石家庄学院尚文礼堂内座无虚席,一场形式特别的思政课正在上演。舞台上,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话剧团的成员们与石家庄市森霖城小学、机场路小学的小学生们默契配合,共同演绎话剧《海棠花开》。聚光灯下,由大学生饰演的青年教师容士彦骑着旧自行车穿梭在山区,给贫困学生送学费的画面,让台下观众红了眼眶。
这部话剧以2016年“感动河北”十大人物、石家庄学院退休教师容士彦的真实事迹为原型,讲述了一位普通教师用一生践行“教育大爱”的故事。容士彦自幼受助立志从教,工作后数十年如一日,骑自行车走遍赞皇县、灵寿县、井陉县等石家庄周边山区,累计资助160余名学子、捐资80余万元。
为了让“师爱”的种子在低龄段学生心中早早扎根,此次演出剧组特别邀请了小学生参加。“能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一起演容爷爷的故事,我特别骄傲!”参演的机场路小学学生王荣铄在演出后说,“现在我知道,帮助别人能让自己特别快乐,长大后我也要像容爷爷一样。”在学生们的演绎中,“甘于清贫、默默奉献”的师德形象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,而是可感、可学的鲜活榜样。
这场话剧,正是石家庄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动缩影。为打破学段壁垒,石家庄市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盟,推动市属高校建设思政课教师区域中小学工作站。通过学区化管理、集团化办学,成立114个德育共同体,辐射学校(园)1022所,让跨学段思政育人从“单点尝试”变成“系统工程”。
红色基地当课堂
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“深”下去
“石家庄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向成形的重要‘实验地’,是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”。在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的展厅内,市第五十中学思政教师魏梦琪给学生们上了一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学生们围在展柜前,在笔记本上记下“人民民主”“制度雏形”等关键词,抽象的理论在真实的物证前变得清晰而具体。
这样的场景,在石家庄的红色场馆里时常可见。石家庄市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,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进革命纪念馆、历史陈列馆、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,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感悟初心使命。
在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,来自平山县各中小学的“小小讲解员”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。他们利用周末和假期,提前背熟革命故事,给游客讲述“平山团”的英勇事迹、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,在“讲”与“听”的互动中,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。
不仅如此,石家庄市还打造多元化实践思政体系,全市建立了“农业+”“工业+”“科技+”“生态+”等行业市级研学(劳动)实践教育基地近百个,会同市科学技术局等八部门,分专题设立39个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。从走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乡村振兴,到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感受科技自强,再到在生态公园调研环境保护,学生们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把思政知识与社会发展、国家建设紧密结合,实现了“知”与“行”的统一。
跨校教研破壁垒
让思政师资在协同中“强”起来
“小学阶段可以通过绘本、动画,让学生感知‘人类命运共同体’的初步概念;初中阶段可以结合国际新闻,引导学生认识各国合作的重要性;高中和大学阶段,则可以从理论层面分析‘人类命运共同体’的内涵与意义……”在石家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的线上会议室里,一场主题为“走向世界的中国智慧—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教研活动吸引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师参加。
参与研讨的既有石家庄学院、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高校教师,也有市第六中学、维明路小学的中小学思政教师。大家围绕同一主题,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,明确各学段的教学职责与衔接要点,最终设计出“感知-认识-理解-生成世界观-应用展示”的递进式培养模式。
石家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,是石家庄市破解跨校、跨区域、跨学段教研难题的关键载体。依托石家庄学院筹建的这一平台,全市思政教师无需受时空限制,随时能开展集体备课、专题研讨、教学反思。
除了线上联动,一直以来,石家庄市积极搭建线下交流平台。组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,邀请全国高校思政课“手拉手”集体备课中心专家“把脉问诊”;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阶段性汇报展示活动,让各学段教师直观看到彼此的教学重点与难点;实行“手拉手”备课教研机制,推动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、中小学教师参与高校教研,形成“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”的师资培养格局……
丰富的活动不仅让教师在跨学段教研中提升了专业能力,更让思政教育的“育人链条”环环相扣,确保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在各学段无缝衔接、落地生根。
浇花浇根,育人育心。石家庄市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核心,用创新打破思政教育的边界,用协同凝聚育人合力,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力度的“金课”。
记者:宋子婷
编辑:张 曼
审核:冯金莲